图书 > 农地流转背景下的家庭农场研究(中国经济问题丛书;“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农地流转背景下的家庭农场研究(中国经济问题丛书;“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 作者 Author: 刘文勇张悦等
  • 出版社 Publisher: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中图分类号:F324.1
  • 出版日期 Date:2015-12-31
  • ISBN:978-7-300-22298-1
  • 关键词 Keywords:家庭农场-农场管理-研究-中国
  • 定价 Price:38.00
内容简介

本书共六个章节,依照如下顺序展开:第一章主要梳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变迁的历程,分析家庭农场兴起的经济社会大环境以及相关政策。第二章进行家庭农场概念的辨析,基于国际上家庭农场概念的差异,分析我国家庭农场概念的内涵与特性,以及概念与实践的相互关系。第三章通过文献资料总结美国、日本、加拿大、法国等国家庭农场发展经验,得出对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实践与政策启示,包括土地确权、发展中介组织、增强农场经营者综合素质、提高机械化水平、推进规模化和市场化经营、发展家庭农场自律组织、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第四章对我国家庭农场发展总体情况概述后,基于在江苏省南通市的案例调查,分析家庭农场的发展特征和经济绩效,建立了由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成本收益率和人均纯收入四项指标构成的评估体系。总体来看,家庭农场在经济绩效方面相较小农户有明显优势,其中劳动生产率显著高于小农户而土地生产率略低于小农户,成本收益率和人均年纯收入差异较大但都可达到超高水平。此外,本书将家庭农场不同于小农户的两个主要特征:土地租赁和雇工行为,专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本文在第五章尝试回应以下关于家庭农场的争论:家庭农场是否是合适的农业经营主体?它与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其他规模化经营主体的关系是怎样的?它的发展是否会对小农产生挤出效应?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是什么?本书在最后一章分析了家庭农场发展中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并基于全书的分析,从经营者、地方政府和宏观政策三个层面提出发展建议。

目 录
第1章研究综述11.1中国农地制度变迁与家庭农场21.1.1农地制度变迁的发展阶段21.1.2农地流转政策51.1.3国外农地流转政策分析141.2农地流转的几种去向241.2.1农地流转的“3+1”种去向241.3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的综述311.3.1农户流转意愿321.3.2租入与租出农地的差异351.3.3合约期限及形式361.3.4研究评述371.4关于家庭农场的学术争论381.4.1家庭农场的内涵与特征381.4.2家庭农场的发展路径411.4.3家庭农场的实践情况451.4.4文献评述46第2章理论探讨482.1关于排他性产权的分析492.1.1农地制度起源中的排他性产权分析502.1.2不同产权所有制下农地的排他性权利522.2农地集体所有制下的政府地位592.3关于确权颁证的探讨612.4家庭农场形成过程中的农地流转问题632.4.1文献回顾642.4.2基本研究框架652.4.3数据来源与样本情况662.4.4租入农地农户租约形式影响因素分析672.4.5租出农地农户租约形式影响因素分析702.5流转过程中的一个悖论742.5.1数据来源与样本情况762.5.2变量与模型762.5.3回归结果分析782.5.4总结与对悖论的回答822.6建立三权并行分置的农地权利体系2.7如何面对错综复杂的土地承包关系纠纷第3章实证:江苏853.1概述853.1.1南通市家庭农场发展状况863.1.2家庭农场认定与注册873.1.3家庭农场政策扶持893.1.4家庭农场发展特征923.1.5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障碍933.2不同经营主体参与土地流转的概况与特征943.2.1工商企业参与土地流转的概况943.2.2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土地流转的概况973.2.3调查农户土地流转对象983.3不同经营主体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效应993.3.1工商企业、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问题993.3.2三方参与,保障各方权益993.3.3村集体主导激活土地基础设施用地1003.3.4打造农业产业链,提供就业机会1003.3.5打造品牌,提升农产品质量1003.4制约土地流转的主要因素分析1013.4.1土地流转准入和经营监管机制缺失1013.4.2土地细碎化程度较高,阻碍农业规模化经营1013.4.3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影响劳动力招工1023.4.4从事粮食生产利润低,很难有吸引力1023.4.5经营管理知识水平低,农业社会化农地流转背景下的家庭农场研究服务缺乏1023.4.6促进土地流转良性发展的政策环境有待改进1033.5政策建议1033.5.1制定相应的土地流转经营监管制度1033.5.2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33.5.3促进土地有序流转1043.5.4完善社会化专业性服务1043.5.5大力推动能人返乡1053.5.6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土地流转稳定发展1053.6产粮型家庭农场经济绩效分析1053.6.1问题的提出1053.6.2案例基本情况1073.6.3家庭农场经济绩效分析1093.6.4家庭农场提高经济绩效的路径1133.6.5家庭农场面临的挑战115第4章实证:四川1174.1概述1174.1.1四川省农业生产规模经营发展情况1174.1.2粮食生产规模经营的支持政策1184.2四川省简阳市基本情况简介1224.2.1简阳市基本情况1224.2.2粮食生产规模经营情况1224.2.3粮食生产规模经营措施1234.2.4存在的主要问题1244.2.5下一步工作措施及建议1254.3规模户层面座谈访问1264.3.1农户一:四川省简阳市镇金镇青竹沟村1264.3.2农户二:四川省简阳市镇金镇李明华128第5章家庭农场的一个解:走出去1305.1作为国家战略的农业“走出去”1305.2作为农业企业战略的“走出去”1335.3“走出去”的实践特点1345.3.1以农业领域为主,多层次产业发展1345.3.2以邻近国家为主,辐射全球1355.3.3多元化经营模式,规避风险提高效益1355.3.4耦合相对优势,谋求共同发展1365.3.5与国家援助项目结合,以项目建设推进市场合作1375.4三位一体的“走出去”策略构建1375.5农业企业“走出去”的制约因素及建议140第6章国外的经验:澳大利亚的实例1426.1澳大利亚家庭农场制度的基本特征1436.1.1土地产权多元化,以租赁公有土地经营为主1436.1.2土地进一步集中,经营规模不断扩大1446.1.3农场经营专业化,以单一专业化农场为主1446.2澳大利亚发展家庭农场的制度安排与路径选择1466.2.1采取财政激励政策,鼓励弱质农场退出农业1466.2.2帮助农场调整债务,提高生产能力1476.2.3采取税收优惠,提高农场现金储备1486.2.4实施多元风险管理政策,提高农场抗风险能力1496.2.5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场管理水平1496.3启示1506.3.1家庭农场的发展需要顶层设计1506.3.2家庭农场发展政策要灵活、合理、及时调整1516.3.3稳定的土地关系是家庭农场稳步发展的基础1516.3.4培育职业农民是家庭农场长远发展的保障152参考文献15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