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西方法哲学探究

西方法哲学探究

  • 作者 Author: 谷春德
  • 页数 Pages:284
  • 出版社 Publisher: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中图分类号:D90
  • 出版日期 Date:2018-12-31
  • 语言 Language:Chinese
  • ISBN:978-7-300-26445-5
  • 关键词 Keywords:法哲学-研究-西方国家
  • 定价 Price:88.00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西方法哲学名著的解析,全面介绍了法律的概念、正义论等法哲学名著惊醒了全面的介绍和解读;第二部分是西方法哲学学派的书评,包括自然法学派、分析法学派、社会法学派等;第三部分是西方法哲学的专题研究文述、包括古希腊罗马的自然法思想、西方思想是多和和谐社会观等;第四部分是对西方法律思想思学科的回顾与展望,介绍了西方法律思想史学科的综合发展情况及趋势。对于西方法哲学研究者有很好的指引作用。

目 录

导言 1
一、西方法律思想史学科的创建和发展历程 1
二、西方法律思想史学科建设取得的进展和成就 2
三、西方法律思想史教学与研究的主要体会 3
四、本书的结构、体系和内容 5
西方法哲学名著解析篇
第一章 霍布斯的《利维坦》 9
一、写作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 9
二、霍布斯的生平和著作 11
三、《利维坦》的结构和体系 11
四、哲学观点 12
(一)自然哲学 12
(二)公民哲学 13
五、自然状态和自然权利理论 14
(一)自然状态 14
(二)自然权利 15
六、社会契约理论 16
七、君主主权理论 17
八、政体理论 18
九、自然法理论 19
(一)自然法的概念 19
(二)自然法的基本内容 19
(三)自然法的特征 20
(四)自然法与民约法的异同 21
十、法的概念及特点 21
十一、法律解释、法律渊源、法律分类 22
(一)法律解释 22
(二)法律渊源 22
(三)法律分类 22
十二、犯罪与刑罚 23
(一)罪恶与罪行 23
(二)犯罪原因 24
(三)公罪和私罪 24
(四)刑罚 24
第二章 洛克的《政府论》(下篇) 26
一、洛克的生平著作与写作背景 26
二、《政府论》(下篇)的体系和结构 27
三、哲学观点 28
四、自然状态、自然权利论 29
五、社会契约论 31
六、政体论 33
七、分权论 34
八、自由与法律论 35
九、自然法思想 36
十、法治论 37
十一、刑法思想 37
第三章 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 39
一、写作的历史背景 39
二、孟德斯鸠的生平和著作 41
三、《论法的精神》的结构和体系 42
四、法学方法论 43
(一)历史的方法 44
(二)比较的方法 44
五、法的一般理论 45
(一)法的一般概念 45
(二)法的分类 45
(三)法的精神 47
(四)法律与法律之间的关系 49
六、国家法思想 50
(一)孟德斯鸠在国家结构上主张联邦制 50
(二)政体的种类、原则 50
(三)自由理论 53
(四)分权学说 55
七、刑法思想 58
(一)犯罪的概念及分类 58
(二)如何定罪 59
(三)不同政体下刑法繁简不同,审判方式不同 60
(四)不同政体下刑罚轻重不同 60
(五)关于罪刑法定问题 61
(六)关于罪刑相适应 61
八、民法思想 62
九、诉讼法思想 63
十、国际法思想 64
十一、法治思想 64
十二、立法技术与立法原则 65
第四章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66
一、卢梭的生平和著作 66
二、《社会契约论》的结构和体系 68
三、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它发展的三个阶段 69
(一)自然状态 69
(二)不平等的起源和发展阶段 70
四、社会契约论 71
五、意志论 74
六、人民主权论 75
七、主权与政府论 78
八、法律与法治思想 79
(一)法的概念 79
(二)法律的分类 81
(三)关于立法原则、体系和立法者 82
(四)法治原则 83
九、卢梭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84
第五章 康德的《法的形而上学原理》 85
一、德国18世纪的哲学革命 85
二、康德的生平和著作 86
三、《法的形而上学原理》的结构和体系 88
四、康德的哲学思想 88
五、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 90
(一)道德理念 90
(二)关于道德与法的关系 90
(三)关于自由论 91
(四)一般基本概念的定义 91
六、权利和权利科学(即法律和法律科学) 92
(一)法律(权利)的定义 92
(二)权利科学的研究对象 93
(三)权利科学的分类(亦可理解为法律的分类) 93
七、私人权利(私法) 94
(一)物权 94
(二)对人权(契约) 95
(三)有物权性质的对人权(即婚姻家庭法) 95
(四)“意志的外在对象的理想获得” 97
八、公共权利(公法:国家法、国际法、世界法) 97
(一)国家的权利和宪法 97
(二)民族权利和国际法 101
(三)体现人类的普遍权利的世界法 102
第六章 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 105
一、黑格尔的生平和著作 105
二、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105
三、《法哲学原理》的体系和结构 106
四、黑格尔的法哲学体系 108
五、法和法律哲学 109
(一)法和法律概念 109
(二)法律的效力保障 110
六、民法(所有权与契约) 111
(一)所有权 111
(二)契约 111
七、刑法(犯罪和刑罚) 112
(一)不法和犯罪 112
(二)犯罪故意和过失 112
(三)犯罪的因果关系 113
(四)犯罪的危害 113
(五)刑罚 113
八、国家法 115
(一)国家的概念 115
(二)国家的产生 115
(三)国家的目的 116
(四)国家权力 116
(五)国家形式 117
九、国际法 117
第七章 拉德布鲁赫的《法学导论》 119
一、拉德布鲁赫的生平与著作 119
二、《法学导论》的结构和体系 119
三、实证主义法律观 120
(一)法权(法律)、习惯和道德的产生及相互关系 120
(二)法律的特点以及其与道德的区别 121
(三)法律与习惯的区别 123
四、自然法和实在法 123
(一)自然法 123
(二)实在法 124
五、自由主义国家观 125
六、经济法和劳动法 128
(一)经济法 128
(二)劳动法 129
七、理论渊源 131
(一)新康德主义 131
(二)历史唯物主义 132
(三)历史法学派 133
八、法律文化和法学 133
(一)法律文化 133
(二)法学 134
西方法哲学学派述评篇
第八章 西方法哲学概述 139
一、西方法哲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139
二、西方法哲学的历史发展 140
(一)古代西方法哲学 141
(二)近代西方法哲学 141
(三)现代西方法哲学 142
(四)当代西方法哲学 143
三、西方法哲学与法学、哲学 144
(一)西方法哲学与法学 144
(二)西方法哲学与哲学 144
第九章 现代自然法学 145
一、现代自然法学的产生和发展概况 145
(一)现代自然法学的产生 145
(二)第二次自然法学复兴的原因 145
(三)现代自然法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146
(四)现代自然法学的主要理论特征 147
(五)现代自然法学的沉寂 147
二、惹尼的复兴自然法学 148
(一)法律解释论 148
(二)社会的“已给”论 149
(三)自然法与法律技术理论 150
三、马里旦的新托马斯主义法学 150
(一)工具主义的国家学说 151
(二)神学自然法学 152
(三)人权理论 153
(四)主权和世界政府 154
四、麦斯纳的自然法思想 155
(一)自然道德法 155
(二)自然法 156
(三)自然法和实证法的关系 156
五、富勒的新自然法学 156
(一)法律的概念及目的 157
(二)法律的内在道德:程序自然法 158
(三)法律的外在道德:实体自然法 159
(四)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159
六、罗尔斯的新自然法学 160
(一)社会正义的重要性 161
(二)社会正义原则的选择 161
(三)正义的二原则 162
(四)正义的种类 163
(五)正义原则的适用 164
七、德沃金的新自然法学 165
(一)法律:规则、原则、政策 165
(二)自由裁量权和司法责任 166
(三)权利论 167
第十章 现代分析法学 169
一、现代分析法学产生和发展的概况 169
(一)现代分析法学的思想渊源 169
(二)现代分析法学的主要特征 169
(三)现代分析法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170
二、凯尔森的纯粹法学 170
(一)法学的研究对象 171
(二)法的概念 172
(三)国家理论 174
(四)国际法理论 175
三、哈特的新分析法学 175
(一)法理学的研究对象 176
(二)法的概念 176
(三)第一性规则和第二性规则的结合 178
(四)规则的内在观点和外在观点 180
(五)法律与道德 180
第十一章 社会学法学 182
一、社会学法学的产生和发展概况 182
二、欧洲的自由法学和利益法学 184
(一)欧洲的自由法学和利益法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84
(二)埃利希的自由法学 185
(三)赫克的利益法学 186
三、狄骥的社会连带主义法学 187
(一)社会连带主义法学的历史渊源 187
(二)狄骥的社会连带主义法学的主要内容 188
四、庞德的社会法学 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