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中国礼仪之争:历史、文献和意义(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 |
中国礼仪之争:历史、文献和意义(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
内容简介
“中国礼仪之争”是发生在明末清初中国,扩展到欧洲,并对此后的西方和中国文化产生影响的大事件。争论的核心关乎中国人的祭祀仪式,如“敬天”“祭祖”“祀孔”等礼制。徐光启等儒家天主教徒皈依后保持祭祀,利玛窦等耶稣会士则以“补儒易佛”的宽容态度加以容纳。这种做法后来受到怀疑,终于在康熙年间酿成冲突。莱布尼兹、伏尔泰、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参与论战,欧洲“汉学”对此形成一系列看法,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中国思想史。本书使用新近公布的“中国礼仪之争”汉语文献,首次对这段历史做出详细描述,并指出其在明清史、教会史、中西文化交流和比较经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目 录
前言
一、世界性的议题
二、比较文化
第一章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大事变
一、缘 起
二、争论大爆发
三、中西大遭遇
四、争论的余波
第二章“中国礼仪之争”的汉语文献
一、关于汉语文献
二、两个典型文本
三、几个争论焦点
四、关于文献写作和作者
第三章“中国礼仪之争”的文化史意义
一、宗教抑或伦理
二、北京和罗马
三、“西学”与“汉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教宗克莱芒十一世通谕《自那一天》(1715)
附录二洪意纳爵等《祭祀问答》(二种)
附录三李九功《证礼刍议》
附录四中国礼仪之争:研究方法及其拓展
后记
再版后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