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研究(全四卷·第二卷)(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
在分析我国司法制度现状的基础上,对其中涉及的法理学、宪法学、刑事法、民法等部门法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论证。全书共计四个子课题:一: 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之法理学分析。从非常宏观的角度全面论述了建立我国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法理学基础。二: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之宪法性构造。主要围绕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之宪法性构造而展开。三: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刑事司法制度。主要是完善我国刑事诉讼法律四: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民事司法制度。从如何构建公正、高效、权威民事诉讼法律的角度出发制度的路径,围绕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刑罚执行等方面展开。
第二卷 第一编 中国审判制度与宪法 第一章 人民法院的宪法地位 (297) 一、中国宪法文本上的人民法院 (297) 二、实践中人民法院的角色与功能 (308) 三、最高人民法院的特殊地位与功能 (314) 四、强化人民法院的宪法地位 (317) 第二章 中国陪审制度的宪法基础 (324) 一、人民陪审员制度在新中国宪法上的演变 (324) 二、现行宪法文本上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地位 (327) 三、人民陪审制度在宪法实施中的意义 (333) 四、进一步扩大人民陪审制度的宪政基础 (335) 第二编 法院对宪法和法律的适用 第三章 《宪法》第126条与宪法的适用 (339) 一、《宪法》第126条是如何形成的? (340) 二、如何解释“依照法律”的规范内涵? (341) 三、《宪法》第126条中的“依照法律”是否一律排斥宪法? (344) 第四章 法院:国家的还是地方的? (351) 一、引言:洛阳种子违法审查案 (351) 二、法院的宪法地位之一:国家的审判机关 (353) 三、法院的宪法地位之二:依据法律行使审判权的机关 (357) 四、法院的宪法地位之三:人大制度下的相对独立的审判机关 (361) 五、余论:面对法律冲突的法院抉择 (365) 第五章 法院对法律冲突问题的应对 (369) 一、引言:一个问题,两种命运 (369) 二、法院解决法律冲突的基本路径 (371) 三、法院解决法律冲突的基本规则 (377) 四、法院解决法律冲突的权限范围 (382) 五、结语:让司法守护法制的统一 (387) 第三编 国家权力体系中的法院 第六章 中国司法制度的宪法构造 (391) 一、司法机关的宪法地位 (392) 二、司法机关组织体系的宪法基础 (393) 三、司法机关的人权保障功能 (395) 四、司法机关内部的权力制约 (396) 五、司法机关功能的界限 (398) 第七章 法院和人大关系的法理基础 (401) 一、司法独立:民主的悖论 (401) 二、司法克制主义:逃避与民主对立的选择 (406) 三、代议制永远的创痛:民主与自由可否得兼 (408) 四、完美的宪政理念与缺憾的实践 (410) 五、结语 (415) 第八章 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宪法关系 (416) 一、法院、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的关系:1949—1978 (417) 二、“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条款的形成过程与入宪 (429) 三、“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规范结构 (435) 四、“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实际运作模式 (440) 五、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关系的合宪性调整 (445) 六、结语:以宪法为基础稳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456) 第四编 域外宪法下的司法改革 第九章 法国宪法改革与司法制度 (461) 一、宪法司法制度改革 (461) 二、独立人权机构改革 (474) 三、刑事诉讼法的合宪性调适 (486) 第十章 英国宪政改革与最高法院 (500) 一、英国司法改革的历史进程 (501) 二、建立新的最高法院 (504) 三、新的最高法院运作之评估 (510) 四、结语 (513) 第十一章 韩国司法改革的宪政基础 (514) 一、东亚社会与法治模式 (514) 二、韩国司法改革的理念与目标 (517) 三、韩国司法改革的背景与起因 (518) 四、韩国司法改革的具体内容 (520) 五、韩国司法改革的基本途径 (522) 六、韩国司法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525) 第十二章 日本的国民参与司法 (528) 一、引言:立足于国民的司法 (528) 二、明治宪法下国民参与司法的宪法论争 (530) 三、日本国宪法下国民参与司法的宪法基础 (534) 四、国民参与司法的制度设计及其评价 (538) 五、结语———对中国的启示 (547) 索引 (550)